English

编剧担点收入风险好

1999-06-17 来源:光明日报 杨传坤 我有话说

近日,上海某编剧创作了一出沪剧,被一剧团“相中”,该剧团在排演过程中采用了“剧目生产股份化”的形式,这位编剧也毅然“参与”,不仅将稿费如数入股,还自掏腰包追加了数万元;该剧团内全体演职员(包括外聘者)也不约而同解囊入股;同时还吸引了一家企业“加盟”,风险共担、利益同享。这种股份制编演剧目,真正体现于文艺单位,从全国范围来看,恐怕要属先例。

编剧投入剧目生产,至少对剧团、对演职员是一个承诺,给予二度创作以自信的是找到好剧本。为了这个目的,社会上有高价征买剧本之举,也有高薪聘写手的做法,究竟哪种方法好,现均在实践之中。而上述这位编剧凭借自己对日常生活的亲身体验、敏感观察,创作了自认为不错的一出戏,他的判断得到了剧团及演职员、企业家的首肯,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又刺激了这位编剧的入股欲,接下来就要看市场的反应了。而根据以往的惯例,编剧写成了一个剧本,就交给剧团排演,编剧领走应得的稿酬后就什么都不管了,上座率或高或低,全是别人的事。如今,这位编剧作为持股人进入艺术生产的全过程,乃是一种自我鞭策:因为现在戏剧已走向市场,作为编剧,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操作形式等一定要变革,换句话来说,在市场经济中,精神产品也要理所当然接受市场的检验。

这位编剧“投资入股”了,其效益究竟如何,还有待市场的反应,但作为一种自我改革之举,是否能给同行起到某种启迪、表率等作用呢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